首页 > 指数投资 > 指数观点
基金新股收益越来越薄
2000-08-16 08:00:00 来源: 字号:

  从基金获得新股配售的结构情况分析,90%的新股数量和收益来源于法人配售。7月份以来没有一家招股意向书向法人配售,二级市场配售新股也逐渐减少,以至于到现在只剩下上网发行新股了。因此今年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基金新股收益来源主要取决于政策对法人配售和二级市场配售的处理方法是否对基金有利。

  今年基金参与新股认购政策变化的明显标志是基金以法人配售、二级配售和上网申购等方式认购新股,并且基金帐户不设认购上限。年初到7月底70家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有57家有意向基金发售新股,实际向基金发售新股的上市公司达到54家,总计向基金发售新股78211万股,基金通过各种形式认购新股的方式获得约78.50亿元的利润。若以5月23日为政策实施界限,前后基金获得新股的数量和收益在悄然变化,根据统计分析,基金获得新股的数量和收益均有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近期暂停对法人配售和二级市场配售,基金如果仅通过自己有限的货币资金去参加目前中签率不到0.2%的上网申购,部分基金今年下半年业绩出现缩水的可能性较大。

  5月23日到7月31日基金只参与了31家上市公司新股的认购,获得新股数量为36411万股,由此产生的收益约340840万元。其中,通过法人配售方式获得的新股数量,占绝对优势,可以说在取消新股优先配售特权以后基金获得新股的方式主要是以法人身份(包含战略投资和一般投资法人)获得新股的配售权。根据有关统计情况,基金在新政策实施后具体操作思路具有如下特征:

  一、基金参与新股的法人配售积极性空前高涨,只要有法人配售,基金基本上全力以赴争取法人配售权利,无暇顾及上网申购。

  统计资料显示,基金在获得的36411万股新股份额中,通过法人配售方式获得的新股就达到32891万股,占获得新股总数的比例为90.33%,而且新股收益的主要来源也是通过法人配售方式获得的。基金逐渐改变了原来依靠政策给予的做法,转而与其他法人一起以战略投资者或一般法人身份去争取新股配售权利。在5月23日到7月底基金以法人身份参与11家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中大部分基金参与法人配售的积极性很高,26家基金先后都参与了法人配售,部分个股向法人配售时,几乎被基金包揽了法人配售份额。基金的6月30日组合报告显示,披露的25家基金持有的国债及货币资金总计220.50亿元,按照国债和银行存款对半分,银行存款也不过110亿元,如果再考虑其他开支和应急资金,能够动用的资金水平约50亿元左右。7月份6家上市公司向法人配售,25家基金参与法人配售获得27975万股新股,实际占用基金现金资产30.59亿元,而且基金持有配售股票的时间大部分都在一年以上。如果长期下去,基金动用手头持有的可变现股票,进行二级市场套现的可能性极大。二、基金在新的新股政策实施以后大部分基金经理周六均参与了二级市场配售,维护了出资人的利益。

  根据统计,5月23日新政策实施以来,共有27家上市公司公开发行新股时采取了向二级市场配售的方式,由于二级市场配售新股周六参与申购时不需要交纳现金,根据股票流通市值进行配号抽签,给予二级市场投资者新股配售的机会,基金基本上参与了申购。在二级市场配售的65720万股中基金大约获得2420万股,比例为3.98%,这个指标与基金持股流通市值和深沪两市流通总市值比重差不多。通过二级市场配售2420万股新股数与新政策实施以来基金获得的新股数相比,仅占6.65%,与法人配售方式获得新股数相比,实在太少了。

  三、由于在法人配售问题上存在较多争论,在目前没有法人配售新股和二级市场配售的情况下,基金只好用有限的资金去参与中签率水平越来越低的上网申购。

  自去年9月首钢股份首次实施法人配售新股政策以来,有关法人配售方式出现的问题是比较多的,诸如极高的投资收益率水平与较低的风险不匹配、黑箱操作等。并且发行价格和市盈率水平越来越高,酝酿着较大的市场风险。根据7月份基金参与新股认购情况的分析,在法人配售新股停发的情况下,部分基金实际上用有限的资金去参与了新股的上网申购,例如常山股份、广聚能源、西水股份、皇台酒业、新大陆、武昌鱼等就不同程度上受到基金的青睐,通过上网申购获得的新股数量大约为1100万股。但是由于近期新股发行太少,一级市场4000亿元的资金集中申购,导致上网申购中签率水平越来越低。基金的资金本来就很有限,通过上网申购“博彩”想取得以前的新股数量和收益水平,恐怕大势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