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2012-01-16 08:37:45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字号:

  随着经济增速走低和股市低位徘徊,悲观之声充斥,其中一个主要观点是中国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率正在大幅下降,而中国经济转型似乎也看不到成功之相。

  我对这两个问题都持相对乐观看法。我认为中国经济长期潜在增速比过去十年有小幅度下降,但没有大幅走低的充分理由:

  从制度看,尽管中国制度变革成效显著,但现实中随处可见的制度约束导致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金融机构效率低下的情况,暗示制度变革的空间仍然巨大;

  从物质资本看,尽管中国资本积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但是人均资本规模仍然很低,进一步进行资本深化的空间仍然很大;

  从劳动文化看,尽管“90后”开始加入劳动力大军,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所下降,但这代人需求更丰富、实现自我价值的思路更开放、更富有创新精神,暗示劳动文化变化更多是结构性而不是消极性的;

  从人力资本看,尽管数量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正不断消亡,但劳动力平均教育年限的提升,“70后”、“80后”具有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的劳动者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爬升,使得整体劳动力素质继续快速提高,包含数量质量两个维度的人口红利仍能持续较长时间;

  从技术(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水平看,尽管中国不少企业已经具有很强的国际技术竞争力,但即使剔除前述制度约束因素,仍有大量企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提升空间巨大;

  从自然资源看,全球许多重要自然资源的供给正趋于相对不足,但未来一段时间欧美经济将处于弱势调整阶段,这为中国提供了资源时间窗口,而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正在为这个时间窗口之后的供给准备条件;

  从环境看,中国在过去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巨额环境欠账,已经从软约束变成硬约束;

  最后,从产业结构看,GDP中第三产业的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效率提升比第二产业要慢,这意味着经济增长面临结构性压制,但这种压制其实是结构升级的反映。

  综上,我认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在回落,但回落的幅度是有限的——比如从10%略高回落到9%略高。回落主要体现的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但考虑到欧美经济提供的时间窗口,考虑到技术进步,考虑到环境和产业结构变化的渐进性,目前没有充分理由认为长期潜在增速会下一个大台阶。

  与对长期潜在增速的相对乐观相联系,我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成功也相对乐观。

  2005年底,我在关于中国经济中期展望的报告中写道:“中国最近二十多年来的高增长是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完成的,忽视这一背景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深层原因。转轨既是中国经济成功之处,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政策选择的深层约束……当前中国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是改革中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求以极大的魄力果断出手,但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面对调整,既不能失去信心看不到调整中的机遇,也不能浮躁大意看不到风险、曲折、渐进。”

  这篇报告的题目是“伟大的转型”。说转型伟大,不仅仅在于转型成功结果之重大,更在于转型本身之艰难。纵观世界历史,成功崛起之大国,无不是克服无数挑战,经历许多曲折,而能长期坚持不懈者——这里的长期,不是二十年三十年,而是五十年甚至上百年;这里的坚持不懈,不仅仅是政府或者政党,更是每一个处于这个历史时代的国民,因为转型是一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巨大社会运动。转型既具有极大的随机性,也有着清晰的必然性。我们必须从这种巨型时空维度,来理解这种必然性与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有了这样的时空维度,看近年来中国的情况,我们就不会那么悲观了。

  从“黄金十年”到“长期增长率大幅下降”,短短几年之内人们的长期观点大幅摇摆。但2007年的极度乐观和2008年的极度悲观之后,市场的走势恰恰与之相反。现在,市场很悲观,这是否暗示机会快要来临了呢?

  (作者系华安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