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钥群:2021年观察“中国制造”的三个视角
2021-05-31 07:38:02 来源: 新浪基金 字号:

(作者系华安沪港深通精选基金经理 高钥群)


2021年是全球经济的复苏之年,也是中国的“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疫苗接种推进,叠加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尚未退出,全球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对中国经济而言,2021年的亮点之一是制造业。如何观察2021年的“中国制造”?从时间维度,可以分三个视角展开:短期看出口的强势,中期看投资的兴起,长期看产业的升级。


短期视角下,近来制造业出口的强势既是海内外供需错配的结果,也是综合竞争力的体现。疫情爆发后,海内外政策方向与修复节奏不同,中国工业生产修复先于居民消费,而美国等海外经济体通过给居民发放补助等推动消费端回暖,带来海内外供需的阶段性错配。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并复工复产后,为海外经济体输送急需的医疗物资和医疗设备,是去年二三季度出口强势的主要原因;而去年四季度以来,得益于产业链完整度和成本优势,部分产品出口份额大幅提升,出现明显的替代效应,典型如部分地产后周期建筑产品和中游制造设备类产品。往后看,“需在外,供在内”的缺口短期或将延续,叠加美国地产周期复苏,未来一个季度我国出口有望保持强势。


中期视角下,新一轮制造业投资的兴起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也是疫后经济修复的需要。回溯历史,2013年之前制造业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去向,每年投资增速中枢保持在30%以上,但重复投资、低效投资的积累让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重,使制造业投资增速在2013年后持续下台阶;2016年后,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制造业竞争格局不断优化,制造业投资重回舞台中央。当前从疫后经济修复的进度来看,国内消费端恢复仍需时日,因此在出口之外,投资无疑也扮演了关键角色。考虑到基建带来的地方债务压力和“房住不炒”的常态化调控,制造业需要更多扛起带动经济复苏的大旗,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的回暖还是新兴制造业的发展,都值得重视。最新数据显示国内4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已有明显反弹,也验证着这一趋势。


长期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升级既是“十四五”规划的要求,也是实现“双循环”的基础。“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这和去年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的思路一致,意在通过“补短板、锻长板”实现更高产业附加值,提升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地位,更好地参与全球分工。目前来看,我国在半导体、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已具备一定竞争力,且仍处于快速提升阶段。“十四五”期间,有理由相信更多制造业产业链的长度将进一步延伸、集群效应将继续增强,不断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