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六载 华安浴火重生勇于挑战 基金壮志踌躇
2004-07-21 00:00:00 来源: 字号:

    中国基金业走过了六个年头。六年中有过初创的艰难,有过“基金黑幕”的茫然,也有过缺乏避险工具的困惑,虽然营养不良,虽然非议重重,但,它毕竟成长起来了。

    2003年,中国的基金市场逐渐远离了黑幕,并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价值投资的理念战胜了投机,并开始主导整个证券市常几乎与此同时,与中国基金业同龄的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在经过了5年的发展之后,也来到了一个新的门槛,面临着一次全新的提升。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韩方河日前接受了采访。市场对于基金经理,往往关注的是其业绩,而在韩方河看来基金经理最重要的素质不是智慧而是职业品德,也正因如此,在许多基金公司推出明星经理时,华安却不以为然,它们更强调团队精神以及整体的力量。由于基金公司的特殊性,基金公司的风险最后大多体现在基金经理身上, “对一个公司来说,基金经理的行为影响的不光是他个人,如果操作失败也不光是一点钱的问题,而涉及到公司的声誉和生死存亡。”

    基于这样的认识,韩方河在过去一年大刀阔斧改革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管理制度、投资决策体制以及风险管理制度。

    改革首先从投资体系开始。华安公司严格建立并完善了三级投资决策体系,投资决策委员会、投资研究联席会议和基金经理小组。投资决策委员会把握公司基金投资的重大决策,包括投资仓位及行业配置等。投资研究联席会议由投资部和研究部共同组成,在贯彻投资决策委员会决议精神、监督落实执行以及协调部门事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金经理小组则是投资决策体系第三层面,每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做出重大投资计划前,将方案提交小组讨论,群策群力,以防范投资风险。另外,华安基金管理公司还加强了数量分析力量,通过数量分析小组构建的数量模型对市场行情、行业走势、个股盈利做出预期判断,为投资决策提供及时、科学的研究建议。

    在三级决策体制实施后,投资决策委员会、基金投资部和基金经理的职责更清楚、更具体。公司在此基础上新开发运作了投资管理系统和基金业绩评价系统,做到对决策各层次进行量化考核,为实施优胜劣汰提供基矗基金经理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基金经理正常流动及新基金设立后需要增补的基金经理,公司以评分制的形式公开竞聘。

    在强调团队精神的同时,韩方河也加强了对基金经理的要求。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决定将原来的基金经理小组制改变为松散型模式,实行基金经理负责制。调整后,原来由基金经理承担的部分宏观市场研究、数量归因分析功能将转移到研究发展部,使基金经理得以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基金投资业务中。

    “华安改革”的另一个主题,是公司的内控和风险管理,这也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最为关心的问题。

    自2003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开始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后,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学习国际上较通行的风险控制自我评估RCSA技术,从风险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两方面着手确定风险评估框架。在公司内部,全面开展了自我评估,并对筛选出的关键点进行全面的风险控制。

    为配合这些内部控制评估,公司还整理完善了公司制度体系,包括内部控制大纲、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及各部门业务规章。此外,华安还聘请了独立第三方——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审核并出具了内部控制审核报告。

    韩方河认为,风险控制自我评估工作及内部控制审核工作的开展,为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全面审视各项业务中的潜在风险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使公司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司的风险防范水平,提高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韩方河认为公司变化最大的一点,就是整个公司的风险控制变得更为有效。这其中最重要的的原因,就是“我们已经把风险控制量化了,整个公司的运作程序,根据业务的流程,完全分解风险控制点,然后进行监控,这跟国外是一模一样。”

    此外,韩方河认为以下几个方面也大大促进了公司内控水平的提升:一是证监会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管。二是在党委系统内,华安每个月都要上交一个定期的监控报告。三是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完整、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披露,这也是加强风险管理很重要的方面。四是公司每天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和投资者进行沟通,每天都有大量的客户通过客户服务中心询问基金的情况、公司的情况、市场的情况,提供建议、提出需求等等。

    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从发展的眼光看,随着基金业快速的成长,基金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也在不断变化,其风险控制重点也要从过去对“投资风险”的控制转移到对包括IT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等在内的“经营风险”的控制。为与此相适应,华安公司充实了风险控制委员会人员,同时调整了该委员会审议内容,希望使风险控制委员会在公司重大风险控制和管理方面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营销方面,由于开放式基金直接面对市场竞争,基金公司之间的对抗也在加剧,营销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华安,与营销相关的人员已经占到整个公司人员的40%。从过去一年华安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三大表现看,公司确实加重了包括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的营销战略。

    首先,以新产品带动战略性营销策划目标的实现。2003年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的新产品开发以短期资金市场产品为龙头,推出投资者比较偏好的新产品——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第二,实现“请进来”和“走出去”策略的双向营销突破。韩方河强调,中国资本市场引入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和开放国内的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政策。在“请进来”方面,目前,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正与一些国际投资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联络和联合推介,讨论业务合作的可行性。不久前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带领的20余位全球主要客户组成的代表团造访了华安。

    在“走出去”方面,华安基金管理公司也积极备战QDII产品,设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推出QDII系列基金。与此同时,华安基金管理公司也构建了自主销售服务平台,扩大销售渠道。2003年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在业内率先组建了自己的直销服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华安特快”电子交易系统,真正实现7×24小时的网上交易模式,为投资者开辟了除代销网点之外又一更为便捷的交易方式。

    在中国基金业的涅 中越来越多海外投资者的目光投向了年轻甚至略显稚嫩的中国基金公司。在被称之为“事前调研”不断深入的同时包括华安、招商等在内的数家公司的产品已经成功吸引了多家QFII的参与。中国基金业在全球范围内受关注度和影响力日益瞩目。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背景资料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4日,注册资本为1.5亿元人民币。目前业务包括基金设立、基金业务管理和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公司拥有一支富有经验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各类员工121人,投资队伍平均七年以上证券从业经历,追求稳舰创新、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投资理念,在业内率先推出创新、多方位的客户服务:

● 2002年6月,率先推出开放式基金定期定额申购

● 2003年4月,率先推出7×24小时基金电子交易业务

● 2003年10月,率先推出网上基金预约交易

● 2004年3月,率先推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网上实时对话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忠诚理财、智慧回报”的经营理念,在中国基金业创造了一系列的“第一”:

● 1999年6月获准成为第一批可管理两只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

● 同年10月,成为第一家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基金管理公司

● 2001年2月,华安被国际权威的机构投资人俱乐部——“机构投资者论坛”吸收为第一个中国大陆会员

● 2001年3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已被初步确定为首家开放式基金试点单位

● 2001年9月公司正式推出了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

● 2002年9月,公司又推出了国内第一只开放式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

● 2003年12月,设立国内第一只“准货币市场投资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

目前,华安旗下共管理了四只封闭式基金和三只开放式基金,它们分别是:基金安信、基金安顺、基金安久、基金安瑞、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170亿元,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截至2004年6月30日,华安所管理的基金累计分红达到47.5亿元,在所有基金公司中位居前列,成绩得到国际国内同业的广泛认可:

● 美国“Institutional Investor”中国大陆唯一会员

● 美国 Global Fund News 2001全球基金产品创新提名奖

● 《新财富》首届基金经理排行榜前三名

● 《世界经理人》周刊“2004年中国十大最受尊敬的基金管理公司”

● 连续三年“上海市A类纳税信用单位”

● 连续两年“上海市A类财务会计信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