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读基金半年报?哪些信息最有用?
2013-08-27 00:02:50 来源: 华安基金 字号:

  Q:华安基金2013年半年报已经披露了,但是报告内容太多,信息量又大,作为普通投资者,我该如何简单而快速的读懂半年报?

  A:读懂半年报告并非难事,只要抓住与自己投资最密切的部分,剔除较为次要的内容,报告就变得“清晰透明”。具体主要看三个指标,分别是净值表现情况、投资组合报告、基金的投资策略与展望。

  一看净值表现情况。投资者通过将其与同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基金实际运作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差异程度,从而大致判断基金的运作水准。

  二看投资组合报告。通过基金的仓位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基金经理对于后市的乐观程度。基金报告中披露的十大重仓股明细和按行业分类的股票投资组合,这是考察基金投资风格和选股思路的重要依据。从重仓个股的行业和特征,可以一定程度上看出基金经理的投资偏好和对市场的预期态度。此外,如果十大重仓股每一季都出现过半数的新面孔,表明该基金的运作可能相对比较偏短线操作,值得留意。

  三看基金的投资策略与展望。通过此项,投资者可以了解基金经理对于未来投资思路以及投资风格。投资者还可结合过去半年的业绩变化情况,衡量基金经理的表述是否与实际操作吻合。

  此外,投资者必须注意的是,半年报存在一定的“时滞”问题。因市场变化随时会出现,但是报告披露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定,相对于市场的“动态”,报告中的信息都是“静态”的,所以投资者一定要认识这一点。

  华安旗下基金半年度报告已于8月26日披露,以下是部分基金经理的观点:

  华安宏利基金经理尚志民认为,展望下半年,实体经济需求总体稳定,但仍处于较弱的调整态势。政策层面已经明确了下限区间,预计在经济出现风险时稳增长的措施有望出台。但从更长期的结构转型考虑,难有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流动性层面,如果延续盘活存量的管理思路以及对影子银行的加强监管,市场的资金价格中枢难以回到前期较低的位置,对股票市场的总体估值水平构成一定压力。此外,下半年可能导致市场波动的因素较多,美国QE是否退出、IPO制度改革以及IPO重启等仍有不确定性,都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需密切关注。

  华安180ETF联接基金经理许之彦表示,市场对6月份银行间资金利率飙升的恐慌性解读已经初步告一段落。二季度初在外汇占款流入下资金充裕所造成低利率环境,所造就的仅仅是资产价格的上涨,而非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降低。不能让需要资金的实体获得资金,使得经济持续处于低迷的状态。这使得通缩去杠杆,成为未来必然的选择。而市场亦对此在自上而下层面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判断,在下半年新股重启、债券市场供给增加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将持续维持较为紧张的状态,风格分化而随着一轮轮资金成本的高企和回落而不断加剧和收缩,但最终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基本面情况。作为上证 180ETF 联接基金的管理人,我们继续坚持积极将基金回报与指数相拟合的原则,降低跟踪偏离和跟踪误差,勤勉尽责,为投资者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华安现金富利黄勤认为,美国经济方面,经济复苏前景明确,并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经济的驱动力量。三季度美联储的政策方向仍待观望,未来三个月的就业数据至关重要,美联储指出“当就业市场或通胀水平发生变化时,委员会随时会增加或减少资产购买的力度”。美国经济转好会导致美联储逐步退出QE,资金会撤出新兴市场,并带来人民币贬值、利率上升的压力。中国经济方面,改革的过程将是漫长而痛苦的。为稳定和引导预期,政府提出今年“CPI3.5%上限和GDP7%下限”的宏观管理框架,,预计刺激力度有限,央行仍将维持中性偏紧的政策取向。流动性虽会出现缓解,但政府和央行“盘活存量”的决心不变,金融体系去杠杆的过程没有结束,市场流动性难以恢复到一季度水平。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势必会降低融资增速,最终拖累经济增长,对中长期高等级债券有利。信用债仍面临去杠杆压力,而由于经济下行风险增加,信用风险也在加大。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土地收入下降、再融资政策收紧,部分城投品种债务风险逐渐暴露,非城投品种则需要关注经营景气度下降导致偿债能力降低。

  华安大中华基金经理翁启森展望后市,我们对于香港市场走势持审慎观点。从基本面来看,4月及5月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基本破灭了市场在一季度末所预期的经济环比复苏,往前看,在缺乏政策刺激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实体经济缺乏走强的动力。从政策面来看,政府对于经济下行的容忍度不断提高,也认识到大规模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已经大幅下降,因此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概率非常小。从资金面来看,在联储退出QE,全球流动性状况边际上开始转弱的背景下,资金流出新兴市场(香港)的趋势明显。对于台湾市场,由于全球经济增速,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调,以外需为导向的台湾市场预计难有较好的表现。我们认为下半年香港市场整体系统性机会不大,经济转型的结构性机会大于系统性的机会。自下而上,选择估值合理,盈利成长确定性高的个股,仍是我们的主要策略。对于受益于经济结构转型的消费升级概念我们持续关注,消费升级是多层次的,从不消费到消费,从无品牌消费到品牌消费,从温饱消费到享受消费,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基于不同层次的消费升级,不同行业将收益。除了我们之前关注的低端大众消费品,品牌消费外,娱乐传媒、互联网等企业也将受益。同时基于我们对于美国经济复苏持续性的预期,相对内需,部分以外需为主的企业,其产品需求的稳定性更强,具有竞争优势的外需企业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除此以外,我们还持续关注节能环保、新能源类个股。对于台湾市场,我们仍然看好具有品牌、渠道优势的中国概念类股,以及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消费电子企业。

  查看2013年半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