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基金:国内指数化投资发展的未来趋势
2019-03-04 08:19:58 来源: 中国基金报 字号:

美国指数基金从2007年至2017年数量和规模都显著增长,在美国共同基金市场的占比达到35%,近两年指数基金净流入明显。


与美国不同,我国指数基金发展相对缓慢。2002年国内第一只指数基金——华安MSCI中国A股发行,拉开了我国指数化投资发展的大幕。而后几年,指数基金发展一直处于停滞阶段,直到2009年,超过十家基金公司都相继发行了指数基金。2010年开始,出现了行业指数、QDII指数、债券指数、商品指数基金等,类型逐渐丰富,但规模较小,占比仍微不足道。


2012年,A股市场开启一波创新大潮,ETF市场也迎来了大发展。跨市场ETF、跨境ETF、债券ETF、黄金ETF等许多创新型的产品陆续涌出。同时,ETF融资融券、T+0等交易机制的推出极大丰富了ETF的投资策略,ETF品种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多元化发展。


2014年底开启的一轮短暂的牛市由于其特殊的“杠杆牛”的特点,带有杠杆的指数基金分级基金爆发式增长,各基金公司积极上报分级产品,仅2015年就发行了146只指数基金,其中大多数为分级基金,分级基金规模在最高峰时达到了5000亿元,但随着几轮股市异动不断触发下折,加上监管政策的约束,分级基金的规模迅速下降,逐渐走向了消亡。标准化的ETF产品重新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2017年有23只ETF发行,2018年全年发行41只ETF,是史上发行数量最多的一年。


从产品类型上看,国内指数基金已经涵盖了宽基、行业、主题、策略、债券、跨境、商品等,其中宽基指数基金占了六成,承载了主要的规模,主题和行业指数基金占一成左右,其余类别的指数基金规模都不大。2017年以来我国发行了4只债券型ETF,境外市场近两年的走强也促使一些QDII指数基金规模得到提升,随着更多机构将指数基金作为工具型产品进行资产配置,除了宽基权益类以外的指数基金也有望得到发展。


美国市场的ETF中有20%以上的都是smart beta ETF,策略指数产品在我国刚开始发展,基于一些因子如低波因子、基本面因子的策略指数在国内市场有很好的历史收益,未来也是我国指数化投资发展的一个趋势。


从费率上看,我国普通指数基金和增强指数基金的管理费在1%左右,ETF的管理费在0.5%左右,明显低于权益类和债券类基金。但与美国市场相比,仍有下降空间。未来随着指数产品规模扩张以及布局指数基金的公司越来越多,未来我国公募基金的费率结构也会逐步优化,基金费率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去年是指数基金,尤其是ETF产品发展的大年,全年份额净增1543亿份,规模突破3700亿元。华安基金作为首批成立的公募基金,管理着国内首只指数基金,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团队距今已有15年的指数产品管理经验,管理规模逾400亿元,旗下产品类型丰富,管理着亚洲规模最大的黄金ETF和国内份额最大的权益ETF——创业板50ETF,2018年份额激增73倍达210亿份。